《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引导建筑供暖向电气化发展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关于建筑采暖,《实施方案》中这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2030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
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到2030年电气化比例达到20%。引导寒冷地区达到超低能耗的建筑不再采用市政集中供暖。
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购绿色建材机制,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
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大力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中 积极推进农房节能改造,提高常住房间舒适性,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30%以上。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 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乡村供气、供暖、供电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乡村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鼓励炊事、供暖、照明、 交通、热水等用能电气化。
电气化,指的是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中普遍地使用电力。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和减排压力的增大,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
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其中由采暖、制冷、热水所产生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70%。为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优先减少此部分能耗,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比重,对降低建筑碳排放量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近几年蓝天计划的有效推进、电网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建设的大力发展,满足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城乡生产生活电气化需求,节能环保的电采暖成为主流采暖方式之一。
为迎合北方“煤改电”、南方取暖消费升级等大趋势,二维石墨烯智慧电供暖以全新产品技术和安装工艺实现了电采暖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集健康环保、安全舒适、智能控制、无尘静音和低运行费用等综合优点,在各行各业应用不断扩大。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供暖低碳化发展迫在眉睫。二维公司将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及在石墨烯研发、生产及市场竞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石墨烯电采暖产品的终端应用及其配套领域,完善清洁供暖解决方案,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