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会 | 关于清洁供热的那些建议

2022-03-15 10:34

2022两会 | 关于清洁供热的那些建议


本次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我国清洁取暖工作建言献策,从挖掘清洁能源潜力推进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到进一步完善供热管网建设、燃料收购、专项财政支持等运营模式,为各地区进一步推进清洁取暖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 1.南方供暖市场绿色发展潜力巨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

南方城市拥有丰裕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化能源储备,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通过多能互补和冷热联供,发展低能耗、清洁低碳的供暖模式。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南方清洁低碳供暖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南方清洁低碳供暖运行机制,建立南方清洁低碳供暖技术标准,推动南方清洁低碳供暖示范工程建设,以推动南方供暖市场绿色发展。

  • 2.将公益事业单位纳入供暖税收优惠政策范——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业务主管   方敏

2020年10月,方敏在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热力公司调研时发现,宁夏供热企业按照居民供热价格向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等单位收取费用,这本是一件惠及群众的好事,但根据相关规定,供热企业仍要缴纳增值税,不能享受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供热企业“既让利又要被征税”。


在汇总相关企事业单位意见,并向发展改革部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方敏提出建议:将公益事业单位纳入供暖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促进国有企业、公益事业单位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 3.对于“双碳”,电采暖应说清电的来源——全国人大代表   马永平

加快研究建筑电采暖电力碳排综合计量评价方法。对不同地区电力系统碳排放系数对各地电采暖所产生的间接排放、直接电采暖、电热泵采暖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建立综合分析测算的评估方法,建立建筑电采暖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并提出分区域的优化建议。制定国家、行业和团体相关标准,出台电采暖碳排放管理以及评估认证的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链低碳转型。

  • 4.有序推进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及采暖末端能效提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鑫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比例仍然较低。”宋鑫指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供热管网覆盖面积有限、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等因素,后续工作开展面临较大压力。他建议,有序推进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及采暖末端能效提升,并鼓励探索政府、用户和供热企业三者共同分享成本与收益的新模式。既可以为清洁供暖提供技术保障,又可以为后续智慧供热技术的全面展开提供有力硬件支撑。

  • 5.开展农房清洁取暖等新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   李青

李青认为全面促进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转型,这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李青的建议提到,应提升城乡建筑绿色低碳能效。推广城乡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以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建材循环利用、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更新城乡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满足节能降碳要求;研发和推广适用于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加快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


李青还建议,应推广城乡绿色低碳居住。推动城镇既有住宅节能环保改造,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住宅清洁取暖设施建设改造;持续推进绿色新型农房建设,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完善水、电、气、厕配套附属设施;开展农村低碳建筑和住宅建设、农房清洁取暖等新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 6.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   李寅

李寅表示,县域、农村供暖一直是难题,县域、农村地区采用生物质能供暖可就地取材,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生活垃圾,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可以很好地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应该积极给予生物质能政策扶持,尽快解决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拖欠问题。优先保障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的发电补贴资金及时到位。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周边企业的生产和周边居民的取暖,应优先保障此类民生项目补贴资金,给予优先发放发电补贴资金,保证项目现金流。此外,建议支持生物质发电企业进行热电联产改造,对改造企业给予投资支持。

  • 7.“双碳”目标下加快泳池堆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落地——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顾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   罗琦

核能在供热技术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已有30多年历史,在全球也早有应用先例。目前,全世界400余台在运核反应堆中有超过1/10的机组已实现热电联供,核能供暖技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包括俄罗斯、瑞典等国已普遍实现了核能供暖。与传统热源相比,核能供暖可以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且保障供热的安全性,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对于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以及缓解燃煤运输压力等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顾军、罗琦共同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核能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从选址、设计、审批、监管等方面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在税收、贷款利率、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推动核能供暖项目尽快落地,保障核能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 8. 取消阶梯电价、阶梯气价推动以气代煤——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总编室主任   宁雅秋

宁雅秋认为,阶梯电价政策已经运行了10年之久,期间,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和习惯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已经严重不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应当取消或是优化完善,把自由用电的权利交还给城乡居民。


对于阶梯气价,宁雅秋认为当前国家气源供应稳定充足,各地都在实行环保攻坚,大力整治环境污染,推广以气代煤等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用气量普遍增加,多用气多掏钱这样的阶梯气价政策,无形中起到了限制用气作用,应当弱化。


宁雅秋对阶梯用气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将阶梯气价由限制居民用气导向调整为鼓励居民用气,提高一档用气基数的覆盖范围,由现在的第一档覆盖区域内80%居民家庭用户的月均用气量确定,提升到覆盖区域内95%居民家庭用户的月均用气量,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气需求,彻底取消或降低第三档惩罚性高气价政策。将现行一、二、三档气价由1:1.2:1.5的指导意见下调为1:1.15:1.35,或根据科学测算确定。


要逐步实行“用气越多价格越低”政策,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提高阶梯气价居民生活用气基数,切实减轻居民用气负担。建议全国居民生活用气基数第一档统一提高到生活用气+取暖用气总量的二分之一水平,即第一档用气基数全年每户1000立方米以上,让群众真正敢用气,能用气,真正推动以气代煤,减少大气污染,守护蓝天白云。

  • 9.推广应用被动式建筑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   倪海琼

倪海琼代表说,我国拥有300亿平方米的农村自建房,大部分属于“高耗能、低品质”的传统建筑。倪海琼代表认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效的保温与密封系统、节能门窗系统,并配备带热回收的环境一体机系统,其建筑能耗较现行标准的建筑降低50%以上。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摒弃了传统燃煤燃气等化石能耗供暖方式,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冬天不用烧煤烧气供暖、夏天不用空调制冷,节能率高达90%以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相关产业与技术已经成熟,成本经济可行,并具有建设周期短、边际效益高、产业拉动强、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具备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条件。

  • 10.提升秸秆利用水平支撑农业减排固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赵立欣

秸秆综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质量、治理农业农村污染的重要抓手。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中,秸秆综合利用仍有潜力可挖,建议从多方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提高减排固碳贡献。秸秆“五化”利用中,能源化利用的减排固碳潜力最大,基于2020年秸秆五化利用比例核算,8.5%的秸秆能源化利用量,温室气体减排贡献达到30%,应该重点扶持和推动该技术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冬季取暖需求旺盛区域,建设一批秸秆能源化利用试点县,探索县域可示范、可推广的低碳用能与农业可持续有机结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好替煤减碳的作用。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