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刘忠范:重启创新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2022-03-08 09:30

委员声音|刘忠范:重启创新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数量达32.8万家。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要新增20万家。如何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得更好?


“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以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背景下,应迅速重启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从战略层面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在两会上呼吁。


1000.jpg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


繁荣中小企业,打造抗冲击能力强的‘核壳型’产业生态,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刘院长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研发投入意愿和能力不足、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现实问题。早在1999年,我国曾批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创新基金已经被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常规的市场化支持模式取代。”刘院长说,无偿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雪中送炭”“临门一脚”,能激励更多科技人员迈出第一步,也能激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应迅速重启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从战略层面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他建议,创新基金在面向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同时,还应面向项目执行期间内注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让中小企业家们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补齐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链条中“中试”“工程化”环节的短板。此外,创新基金应无偿支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创性技术、“卡脖子”技术、“一招鲜”技术等工程化技术和工艺研发工作。


u=459098520,1794446328&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


对此,刘院长以自己在做的石墨烯材料产业化为例,“我大学实验室里学生是主力,而且学科专业单一、背景基本相同,而工程化研发还需要物理、材料、加工制造等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在北大的实验室里,我只能到发文章、申专利为止。这些文章和专利在企业很难直接派上用场,产业化落地还差得远。


但我不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躺在书架上,仅仅用于学生毕业、自己拿“帽子”。因此,我下决心走出第一步,创办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进行“中试”和“工程化”研发工作,再进一步把石墨烯材料推向规模化、产业化。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招聘各种人才,还申请到来自科技部、基金委以及国防军工部门的支持,进而可以有更大的追求,做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材料已经陆续推向市场,有些独创性的材料已经产业落地,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因此,只有科学家愿意往前走一步,企业家愿意往回走一步,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补齐创新链条的短板,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才能转化为产业落地的产品。”

  • 产学研用结合助推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

二维碳素是国内较早从事大规模石墨烯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立足于行业前沿,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的成套生产检测设备和高标准的研发实验室,以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产业创新产品涉及智暖建材、智暖家居、智暖个人穿戴等消费品领域,以及石墨烯涂料等工业应用领域。


微信图片_20220307141221.jpg


微信图片_20220307141230.jpg

刘院长和二维碳素董事长金虎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为迎合“碳达峰”、“碳中和”、清洁取暖、南方取暖消费升级等大趋势,二维碳素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品产业化进程,在石墨烯电热领域的应用研究有了较大突破。同时成立全资子公司二维暖烯开始全国战略布局市场,多次中标政府煤改电项目,在智慧清洁供热领域崭露头角。


奖项.jpg

二维碳素荣获“2021年度石墨烯行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技术革新从未止步,产品升级永不停歇。二维公司始终紧跟科研发展,未来也将继续深化石墨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积极拓展石墨烯应用的多领域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