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让建筑更节能
2021年10月13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以下简称《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唯一一本国家全文强制性规范。
《规范》贴心解读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
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规范》要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在项目不同阶段,需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并严格执行。
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与大部分地区现行节能标准不同,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
2)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
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新增温和地区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要求
相比于《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规范》新增温和A区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拓展工业标准适用范围,温和地区工业建筑严格执行。
暖通空调系统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
从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国家在大力推行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耗工作势在必行。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其中由采暖、制冷、热水所产生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70%,优先解决此部分的能耗,对降低建筑碳排放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在供暖方面实现节能减耗呢?
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打造绿色建筑,有效节能30%以上
随着房地产及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大势所趋,原有的建筑材料已无法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需求,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将成为建筑舞台上的主角。在这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已深入到用户供应链里,“二维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的研发就是对传统建筑建材供暖行业带来的一次全新技术变革。
与对流供暖方式相比,石墨烯远红外低温辐射的热效率更高(电热转化率高达99%,电热辐射转化率高达87%),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在同样使人感到温暖的前提下,室内设计温度可比对流供暖降低2~3℃。据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室内温度降低1℃,可节能近10%。
满足用户按需供暖、分户计费的采暖需求;智能化、数字化温控系统可实现远程操控、分时分室控温等功能,避免能源浪费,行为节能效果显著。
根据当地的分时电价机制,用户可以利用谷期电取暖,减少电费开支,主动削峰填谷,从而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都有益。
随着电热膜供暖技术的愈发成熟,取暖消费升级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电热膜供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各行各业应用不断扩大,二维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系统优势愈加明显,未来在区域清洁取暖建设、建筑节能减排等众多领域也将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