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继续~南方供暖话题又来了!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随着北方各地供暖季陆续开启,每年此时都会被拿来热议一番的“南方供暖”话题又火了起来,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1、供暖的区域现状与历史局限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建筑供暖体系,将年累计日均气温不高于5℃的日数达到90天的地区界定为集中供暖地区,基本与秦岭-淮河线相吻合,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南北供暖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南北供暖线确立于建国初期,考虑到南方日均温度较高,供暖期短,兼顾当时条件下,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给能力,政府无力推动全国范围供暖改造,只能让寒冷的北方地区"先暖起来",集中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社会福利事业之一。
南方供暖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近几年,极端气候天数逐年增加,冰雪南移趋势明显,冬天长江流域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且南方地区雨水偏多,冬季湿度较大,对体感温度影响很大,南方供暖日益成为改善居住舒适度、实现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
南方供暖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夏热冬冷地区的101个城市 (南方百城),集聚了我国14%的人口和27%的经济产出,供暖需求更为强劲。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经济强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的内需驱动下,南方供暖市场初见雏形。
2、南方供暖因地制宜,多样灵活特点突出
南方供暖必要性已成共识,但具体实施过程中,简单照搬北方集中式供暖方式是不可行的。 如将北方模式照搬到南方,将大幅增加能源消耗总量和排放总量。而且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
从现实条件与实际发展来看,南方供暖应因地制宜、按需供暖。
根据用户承受能力与需求特点,对用户进行更精细分类,因类施策。
分散式与集中式供暖相集合,注重发挥分布式供暖灵活多样的特点。
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
南方供暖主要技术信息汇总表
目前南北供暖界限越来越模糊,淮河以南地区居民的供暖需求也逐渐加大。不管是工程供暖还是家居供暖,智能高效的石墨烯电热膜供暖符合了人体舒适和健康的需求,赢得人们的青睐,继“煤改电”之后,也将为我国南方后续的采暖改造提供新思路。